合肥租花
研发绿色技术 推进绿色发展(合肥租花)
本站编辑人员从中国环境报获悉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很多地方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虽然各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同,能源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各异,但综观规划与计划不难发现,各地在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方面都有浓墨重彩的描述。
那么,为何要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如何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笔者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条件
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生态经济是有效途径。发展生态经济的原则主要是:
实现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的相互统一。要运用科学的生态学思维,遵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生产力结构与地理结构相适应,根据生态资源的特点设计生产力布局,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生态经济中最重要的概念,实现三者统一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目标。但它们之间亦有一定的矛盾。为了处理这种矛盾,主要做法是:一是在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态状况,取得生态效益;二是在力求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注意经济效益;三是通过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改善生态效益的力量;四是通过建立更加有利的生态关系,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发展生态经济,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从技术和工艺的角度,需要发展新型产业,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业等。它以生态工艺和生态技术的使用为基本特征,变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生产模式为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的新型生产方式。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用生态学的观点对区域经济开发进行生态设计。如江苏生态省建设、海南生态省建设;如威海发展高新技术为主的生态化海滨城市,珠海建设现代化花园式生态市,大连园林化生态市建设等。这种经济转变的关键词是“自然价值”,要以“自然价值”概念为基础重新设计人类经济活动。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比传统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到同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其中包括企业自身通过清洁能源生产所实现的资源循环再利用、企业和产业之间通过生态工业网络的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社区和整个社会通过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首先,要因地制宜。循环经济发展没有固定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物质代谢或共生延伸产业链。
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地方政府应在国家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导向。
第三,要发挥好企业的作用。企业是绿色发展的主体,要把握好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真正做到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
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一种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
低碳经济模式下,控制高碳耗,有以下基本措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开发低碳生产技术,加强科技储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改良土地的利用方式,扩大碳汇潜力,提高森林、耕地和草地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和排放的减少,并保持或增加它们的碳库存量;大力节约能源使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研发绿色技术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长期任务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使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少新技术具有两重性,在促进经济发展、带给人们便利生活的同时,往往会给环境甚至人体健康带来长远的、持续的危害。
绿色技术的研发,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产量和产值,更重要的是从生命健康和保护生活环境需要出发,强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离不开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从一般意义上说,绿色技术是一种能够把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与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统一起来的全新技术模式。根据绿色技术影响社会经济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3个层次:
一是污染防治技术,主要是传统的末端污染控制技术,如废水、废气、废物的净化处理技术等。
二是环境友好技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环节中,可以提高资源能源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包括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技术等。
三是生态保护技术,指能够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技术,包括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建设等技术。
发展绿色技术,要把握好几个基本特征:绿色技术不是只指某一单项技术,而是一整套技术;绿色技术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不可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绿色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绿色技术和高新技术关系密切。因此可以说,研发绿色技术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长期任务。
TAG: